访汽7801班校友薛兴海 ----“济南公交”的领跑者
薛兴海,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现任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济南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981年毕业于我校,被分配到济南公共交通公司担任电车厂技术员,历任济南市电车公司保修厂技术员,济南公交总公司电车公司副厂长、厂长,济南恒通出租公司总经理,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先后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荣获“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改革开放30年(公共事业)十大杰出典型人物”,“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一等功”等荣誉称号。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济南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薛兴海访谈录
记者:“济南公交”已有60多年的历史,11300余名职工,4300多部营运车辆,210条公交线路,线路总长3518.7公里,日均运送乘客240多万人次,作为这样一家大型国企的“当家人”,在把“济南公交”打造成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的过程中,融入了您作为一个企业家怎样的管理理念或管理模式?
薛总:在济南公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改革人事制度、推行“暖心工程”,积极构建温暖、和谐的企业。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壮大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使得每一名员工都能在“济南公交”施展才华。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高效”。企业的管理行为与思想要富有科学性、规律性和高效性;企业的管理和执行要具有较强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很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2004年,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推出了“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制度,开展了“争当星级驾驶员、争创星级路线”活动,这一管理制度是“济南公交”革命性的创新。
我认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才能把企业做好做大。
记者:薛总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特别喜欢的或者在公司经常说的几句话。
薛总:“是什么让广大职工自觉争当老人的儿女、当儿童的家长、当游客的向导、当病人的陪护、当残疾人的拐杖、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熏染了每位职工,让他们具备了和谐、公正、仁爱、共享的价值观。企业把职工当儿女,职工把企业当成家,济南公交是个重情重义的温馨企业。”这是我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
我一直认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在物质上给职工合理、真诚、正常的价值回报,在情感上给员工家长式的关怀与爱护,为职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为改善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公司为车队配建了小食堂、小澡堂和活动室,配置了空调、电视和取暖设备,每年为职工进行健康查体,为一线驾驶员、修理工发放高温补贴、冬运补贴和职工福利,还拨出近百万元专款给每位职工过生日。
这样的企业文化扎根在每位职工心中,包括“微笑服务”品牌、“公交论语”品牌,“情绪管理”品牌,“定点发车、准点到站”精细化调度管理品牌、恒通“雷锋”车队品牌等等,我们提炼出“让乘客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员工快乐、为社会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我们开办了《济南公交报》、“济南公交网”、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济南公交之窗》栏目;编辑出版了《公交论语》和《公交车厢论语》,开展了“《论语》进车厢、进站房”等活动,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的展板、宣传画,悬挂在全市4000多辆公交车车厢,使10米车厢成为传文明、提素质、促和谐的重要窗口。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企业只有把职工当儿女,职工才能把企业当成家”。
记者:薛总,您多次当选过省、市人大代表,而且“济南公交”在服务民生、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公交方面独树一帜。您如何看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薛总:公交姓“公”,“为社会奉献”是济南公交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在运营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济南公交对6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半价乘车,对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士兵、盲人和伤残军警实行免费乘车,对持有月票乘客和学生实行乘车优惠,全市的公交票价一直保持在2001年的水平,比省会城市平均数低19%。大力实施“车辆装备提升”和“绿色公交建设”两大工程,全面提升车辆装备和节能减排水平,建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我们力争全心全意当好老百姓的“专职司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更准点的公交服务。
我们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热心慈善事业和爱心助残,为四川地震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团)费近130万元,并派出专业队伍到抗震救灾一线,承担全市救灾运输车队和擂鼓镇施工车辆的加油任务。面对济南“7.18”暴雨,在防治非典及甲型H1N1等各类流感的一线,济南公交人都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精神。
记者:薛总,给我们说说,您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您有什么兴趣与爱好?
薛总:我的一天相对来说是比较紧张而繁忙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所以,每天早上,特别是遇到特殊天气和冬春运期间,我会到各基层车队轮流去转一转,和驾驶员、基层管理人员们聊一聊,看看我们有没有为基层服务到位,有没有什么工作没做好,有没有什么难题没解决,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遇到困难赶紧解决。然后,再去线路上看一看,车辆运行是否均衡,客流有什么变化,确保高峰降满载,平峰出全车。有时,还会和乘客聊一聊,征求乘客对公交服务的建议。然后我会回到公司,处理日常的会议、文件等工作。每当有大型活动举行时,我会到现场查看公交运营的情况。特别是2009年10月全运会期间,我们济南公交人全身心投入到全运会交通保障工作中去,创造了没有轨道交通支持的状况下,45分钟内疏散3.8万名观众的新纪录,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公交保障任务。晚上,我会对一天内所做的事情做个总结,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安排。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这个爱好也是在工作中逐渐养成的。读书、看报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实了生活、丰厚了人生。
记者:薛总,您毕业至今已有32年,这32年,您与“济南公交”一路同行,风雨无阻。您是母校大学生心中的偶像,您的故事对他们而言,也是励志剧。请问薛总,在您奋斗的历程中,有没有非常重要的转折节点,用来鼓励一下母校的晚辈们。
薛总:智者善于抓住机遇,成功者往往创造机会。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当作重要的转折点去努力,让自己在每一天都做到尽善尽美,一步一个台阶,永不停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机会降临之前的积淀与机会降临之后的巩固比所谓的节点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我个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济南市成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未来的济南公交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给我们每一名公交员工以更大的舞台。
希望同学们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当机遇轻叩心扉时,我们要和着节拍,从容应对,紧紧抓住她,你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领略生命中妙不可言的幸福!
我们翻阅了济南公交的有关资料,因为材料过于丰富,反而觉得无从下笔,而薛总的个人公众形象又几近完美,让人无法取舍。
因从长清赶往济南公交公司,路途有些周折,比约定时间晚了数十分钟。在会议室,薛总先解释,说他是从一个重要的活动赶过来的,活动中,他一直在看表,生怕耽误了和我们约定的时间。这是严谨而宽容的薛总。
薛总首先介绍了他的几位下属,这时的他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赞扬自己的属下没有一丝的保留,这是豁达而包容的薛总。
简单说明采访意图后,薛总笑说:“双杰校友(为学校作出杰出贡献的杰出校友),不敢当,不敢当,我就是个工人嘛!”,这是谦和而得体的薛总。
采访是从谈同学开始的,“我们班的同学,还有我们汽修78级的同学里,有太多优秀的,有一批领导、一批企业家,还有科学家,像某某某、某某某……”薛总逐一点着名字数过,俨然把采访搞成了优秀校友推荐会。
谈过同学后,又谈老师。他提及已经病故的自己当年的班主任李仁光老师,他沉痛而缓缓地说:“李老师对我帮助非常大,我一毕业先干修理工,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就只能回学校找老师,李老师不耐其烦地教我,哎,人太好了”。继而,他又讲到我校第一代汽修专家吴际璋老师,“吴老师前阵子自己跑到我们BRT车间,要看车上装配的德国变速箱,工作人员询问他,他才说他是我的老师,等我打电话赶过去的时候,他已经研究完走了,我们的老师一点儿也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学生呀。后来,我去吴老师家里,看到他家里各种各样的汽车零部件,看到他80岁高龄仍然自学电脑做课件,依然对汽车保持着痴迷的研究态度,我真是太受感动了。”
采访期间,他出去处理了一下紧急的事情,我们就翻看了一些资料。《人民日报》、《经济时报》、《山东工人报》、《人民公交杂志》等几十种报刊上都刊登着他和“济南公交”的故事,报刊足有半米高。2008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时,对济南公交的职工代表吴倩说:“济南公交是个品牌,你们要珍惜荣誉啊!”2010年1月,在中国联通总部视察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同志通过视频听取了薛总关于济南公交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汇报,对济南公交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勉励;2011、2012年,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两次到济南公交视察工作,慰问公交职工;2013年1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莅临济南公交考察,他说,“济南公交在全国影响大,在特色公共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快速公交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人民群众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济南公交企业文化手册》、《公交行业的企业文化探索与实践》、《城市公共交通系列丛书》、《公交论语》、《公交车厢论语》、《济南公交报》、《成就2008》、《共赢金牌2009》、《微笑服务2010》、《温馨公交2011》、《激情跨越——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二十年发展纪实》等众多出版的图书面前,我们恍然,难怪济南公交能做成全国的品牌,企业文化建设如此好,那是根源于薛总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薛总再回来时告诉了我们他多年来的3个习惯“手机24小时不关机、头脑时刻保持清醒、时间自己说了不算”。
采访结束后,一句话在我们脑中挥之不去,“如果说济南公交在全国是个品牌,那么薛总就是山东交通学院的一面旗帜”。
——当时,薛总刚毕业分配进公司,先当电车厂的修理工。班组经常给他出难题,让他排除个故障。不会,怎么办,薛总非常有韧性,就是“偷”着学,回学校找老师请教,后来,成了车间的“技术大拿”。
——薛总刚开始负责营运时,公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懂营运的抓营运”。薛总不为所动,当时线路还少,薛总每天早早起来跟着公交车一条线一条线地跑,几乎把所有线路运行情况和站点全部记在了脑子里,和车队队长谈起工作,说得一清二楚,从此以后,那句流行的话就“尘封”了。
——在我们这里,职工有问题,一看是不好解决的或者暂时解决不了的,职工也要找薛总,给薛总说说,只要是薛总说暂时不能解决,那咱们就死心了,这就是信赖薛总。
——薛总人很谦和,他是导师型的领导。我们几乎看不到薛总动怒,即使你有错误,他也是以理服人,一二三讲出来,你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因为你没理由反驳。